閻連科﹕文學須回應社會現實 余華新作《第七天》被刪「中南海」一詞 刊登於《明報》
【明報專訊】內地知名作家余華及閻連科各自的新作《第七天》、《炸裂志》分別於近
期出版,二人也以「駐校作家」身分入駐香港科技大學兩個月。兩人昨日應香港作家
協會邀請與公眾分享文學創作的理念、暢談內地創作空間。閻連科認為,作家要先學會做
人,當代的作家必須以文學對中國現實社會作出回應。余華透露新書《第七天》中
被修改一處,因提及「中南海」。
稱學寫作先學做人
兩人的新作中一改以往關注歷史、執著回憶的角度,將視角移至當下,關注強拆、聚焦打
工妹,更闡釋錢權色的交易。談到這樣的改變,閻連科認為,對作家來講,歷史題
材、當代題材都要關注且視角要不斷變化,「今天的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是現世這30年的
變遷,每位作家無論對錯都要以文學對中國現實有個明確回答」。閻連科回應本
報提問有關內地創作空間是否壓縮時,笑稱自己和余華都是說話非常收斂的人,「只是說
了實在話而已,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閻連科說,「做人」是他的創作宗旨:「學
寫小說先學做人。」他認為,現在中國的創作環境已好了很多,做人的無奈也少了,做怎樣
的人可自行選擇從而決定寫出怎樣的小說。
余華也承認內地的寫作空間「似乎比過去好些」。他對本報說,《第七天》中僅有一處改
動,書中寫道:「全中國只有兩個地方的食品是安全的。這裏(書中提及的餐
館)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那邊的國宴。」余華說,原來「國宴」是寫「中南海」,但編輯
在修改時認為「中南海」三字太敏感,就將其改為「國宴」二字。
「國宴」代「中南海」
《第七天》問世以來受到一些爭議,但余華稱「堅持」是他的信條:「當別人都在批評你
的時候,你未必是錯的;當別人都在讚揚你的時候,你也未必是對的,只要堅持下
去就行了。」
參加討論的還有著名作家劉再復教授,台灣傳媒人、詩人陳義芝、著名文學評論家陳平原
教授、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香港作家聯合會執行會長陶然等。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