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ST Public Humanities Lectures 〝科大人文新語〞講座系列 - [CANCELLED] 143th Lecture -- Gone with the Wind? The Cantonese Aroma in the 1950s Popular Magazine The Novel World Weekly (取消講座) [第一百四十三講] 消失的風情—1950年代初香港通俗雜誌《小說世界》的廣式趣味
3:00pm - 5:00pm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Lecture on 18-August-2019 is CANCELLED




2019年8月18日講座取消


 

內容:

 
香港報章雜誌業的發展和興盛與一河之隔的廣東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首份粵語報紙《有所謂報》(1905)的創辦人是來自香山的鄭貫公,而香港最早的小說期刊《中外小說林》(1907)的創辦人是番禺人黃世仲。前者首以粵語入文,從文學創作到時事評論,均以生動淺白的廣東話來表達。後者則在雜誌中闢有<粵方言各種通俗文體>,刊載大量廣東說唱文學,包括<粵謳>、<木魚>、<南音>、<龍舟歌>等。其後,各大報紙副刊及各式或通俗或文藝的雜誌一直保留著這些充滿廣東語言文化特色的創作和評論。後來更有風行一時的三及弟中文創作、技擊小說的刊載等。這些創作者多來自廣東,所敘之地又以廣東為主,自然所述之人和事也與廣東有關。這些創作風貌從二十世紀初一直流行到五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中後期則逐漸消失。一九五一年出版的週刊《小說世界》可謂這種風情的最後守護者,因為這本雜誌集合及刊登了廣式文化的創作大家及其作品,把廣式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在這本雜誌之後,再也找不到這樣集中的廣式文字創作了。本研究主要探賞這本雜誌呈現的粵式文化特色,除了分析其中的語言表達和文體外,還特別要指出雜誌的創作內容和風格所表現出的時代錯置(anachronism)感,而這份時代錯置感使這本雜誌散發著一種很不寫實(unrealistic)的風味,正正就是這份不寫實感使廣式文化脫變成港式文化,成為港式通俗文化的其中一項重要特徵。所以,這本雜誌不但見證著廣式文化的興衰,還有著港式通俗文化承先啟後的意義。
 

講者: 

         
講者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及博士。主要研究香港戰前戰後的文學,尤其是三十至五十年代的流行文學—言情小說,並旁及偵探、流行雜誌及小報等。
 




講者


 :


黎秀明博士 (Dr. Cleo S M LAI)




日期


 :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時間


 :


下午3:00-下午5:00




地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  Lecture Hall, G/F,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


廣東話主講Cantonese




聯合主辦


 :


香港歷史博物館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座位


 :


免費參加; 先到先得,滿座即止 Free Admission;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When
Where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
Recommended For
UG Students, PG Students, Alumni, Faculty and Staff, HKUST Family, Elderly, General Public
Language
English
More Information

https://engage.ust.hk/event/4759996

Organizer
Division of Humanities
Contact

huma@ust.hk